斗拱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斗拱知识

斗拱厂家带大家了解斗拱风格的变化

来源:光翔斗拱厂家 日期:2019-08-23 16:59:01

斗拱厂家带大家了解斗拱风格的变化

斗拱在中国木架结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灵魂。斗拱的发展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变化,它演变可以看作为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从斗拱结构及作用的演变来划分,斗拱形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西周至南北朝。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第三阶段为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斗拱无论是结构还是作用都已发展成熟,在对比不同时期的古建筑会发现明清时期的建筑上面的斗拱用材相对要少了,这是为什么呢?水泥斗拱厂家带你来了解一下。

自元代之后,营造技艺逐渐成熟,所以到了明朝,斗拱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体现为斗拱单朵变小,朵数增多,飞檐变短,色彩艳丽。明朝斗拱的变化,使建筑开间距可比唐宋大很多(即两个承重柱之间的距离可更大,宋时较大的晋祠圣母殿最宽开间距约7米,而明朝后开间距轻松到10米甚至以上),使大型建筑更加显得气派。明朝开始,古建筑檐下斗拱的作用也在变弱,直到清代彻底沦为“装饰品”和“垫梁木”。中国早期古建筑,最早至少能看到汉代石阙,北朝壁画中也不乏古建样板。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最初斗拱的出现就是为了跳高屋顶,跳出檐下更多的空间,跳起上面的枋木、椽檩等,是实用主义,一般来说就是这几个目的。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智慧毕竟有限,早期的承挑方法效率不是那么高,所以严重依赖斗拱的用材和尺寸,这是事实。

到了清朝,基本继承明朝的风格,但又添加了自己民族的一些独特风格,并在明朝基础上更加规范化,斗拱的功能性进一步削弱,愈加成为一种装饰性构件。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天坛祈年坛等代表性清官建。斗拱之所以从承重构件削弱为装饰构件,根本原因其实是随着工艺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使得人们在审美上更加讲究,更加精致。

斗拱厂家带大家了解斗拱风格的变化

明清斗拱主要减少的是斗拱的力学价值,原因主要有两部分:

1、出挑技术进步,如官式手法中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实例中出现了挑尖梁,角梁等,使得屋檐出挑不再需要由斗拱来承担荷载。

2、明清时期木材稀缺,而且砖石铸铁等材料进步,特别是清代末期直发展砖石建筑,导致斗拱的存在从力学上完全被否定了!二者结合,从而最终导致斗拱力学价值的减少!

明清斗拱虽然更多的用作装饰构件,但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少。明清建筑官式建筑大木作斗拱变化较小,但是在小木作及内檐装修上却异彩纷呈。众多宫殿建筑采用精彩绝伦的藻井,都缺少不了斗拱的参与。紫禁城御花园内代表春夏秋冬的四个明代亭子 -- 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中,大木作斗拱与小木作斗拱在天圆地方中默默讲述着时间的流转;而展现着皇权尊严的太和殿内,高悬的藻井与两侧带有斗拱的毗卢帽有效地调节了室内空间的分隔和环境气氛。太和殿过于高耸,反而在规模与尺度比较小的皇帝居住办公的场所养心殿和养性殿同类布置中,更能让处于其中的人体会到等级与礼仪。明清两代,斗拱厂家的装饰作用被发挥到极致,更是出现了如意昂、象鼻昂等装饰性形象。这些花式多样的斗拱,更加凸显出古建筑的繁复华丽之美。